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用脚丈量土地 用心扎根基层

    信息发布者:maosixin
    2017-12-10 10:11:52    来源:中国扶贫网   转载

    ——记镇巴县渔渡镇元坝村驻村第一书记肖轶才

     

           如果不是精准扶贫,肖轶才肯定不会和元坝村结下不解之缘;如果不是因为驻村“第一书记”,肖轶才也很难想象还有如此贫困的村民需要帮助。可历史无法假设,自去年10月份以来,肖轶才和陕西省镇巴县渔渡镇元坝村已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肖轶才,正是渔渡镇元坝村驻村第一书记。

           49岁的肖轶才,中等个子,略黑,举止干练。要在元坝村见到肖轶才不是件难事,虽然当第一书记的时间不长,但村里人已能数得出肖轶才做的一些实事。“多亏了肖书记帮我协调贷款,不然的话我这房子是修不起来的。”范长坝组村民王世学逢人便介绍自己即将竣工的新房。

    看起来这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没人知道肖轶才为做好这件“小事”作了多少努力。

           肖轶才父母亲虽然也来自农村,他却在城里长大,工作在城里,对于农村工作很陌生。肖轶才驻村的第一件事,便是调研元坝村的村情。刚开始无从下手,对工作很迷茫,好在有苟德安同志一直带着。苟德安是原元坝村驻村第一书记,尽管他带着糖尿病的身体,时刻要与病痛的作斗争,但他始终战斗在扶贫一线,积极发挥余热,将元坝村治理得不有条不紊。2016年10月,组织安排肖轶才接替苟德安的工作,在苟德安的带领下,不论是否“边远户”、“吊庄户”,每家每户实地走访,仔细介绍群众生产生活现状,随时掌握各阶段贫困户的所需所想所急,并教会了让他如何与元坝村的群众真正心连心。肖轶才很快适应了农村工作,从此,肖轶才就把元坝村当成了自己的家。

           尽管肖轶才家里还有一个患多年偏执性精神病的母亲,女儿正在上大学,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将家里的一切甩给无固定收入来源、骑自行车跑保险业务的妻子,来到帮扶的元坝村。虽然肖轶才已做好准备面对贫困,可真正到了元坝村现场,仍为看到的场景揪心。肖轶才看到的不是鳞次栉比的小别墅,也没有忙碌的身影,只有一座座大山和小山,以及悠闲得无神的老人,很多农户的房屋外观古朴、内室却让人震惊,纯属土坯危房,令人揪心。

           这是肖轶才在第一书记日记本上写下的初次见面印象,“虽然我也来自农村,但是第一次到元坝村,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两种农村的差别。”

          “看来,苟德安同志真正做到了‘倾情帮扶暖民心,林农鱼水一家亲’。可以说元坝村所有的贫困户都留下了苟德安同志的足迹,每一户基本情况了如指掌……以前,我在县城工作坐在机关,面对的是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可现在不行,打交道的是老百姓和贫困群众,现在我必须向苟德安同志学习和老百姓感情融洽,成为一体,才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做一个无愧于党、无愧于民的‘第一书记’。”于是,肖轶才在元坝村的帮扶工作,从走访贫困户开始,再到黄炳孝等党员家里、毛永青等群众中摸底调查致贫的原因,与村支书王名学、村主仼齐德华讨论交流扶贫政策,与包村干部李明书制定扶贫措施,短短1个月时间,在苟德安同志村两委的耐心带领下,肖轶才基本掌握了元坝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与老百姓面对面宣传生态扶贫政策。

           精准扶贫,只有依托产业发展,穷困脱贫才有造血功能。了解到贫困户有因病、因残致贫的,也有因缺资金、缺技术而缺乏发展能力的。“第一书记”不但要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更要为村里的发展铺好前路,让村民在致富的路上有希望、有奔头。

           俗话说“靠山吃山”。发展脱贫产业,关键要因地制宜,要找准增收的“门路”。在林下产业原有的基础上,为了形成更大的辐射带动,根据该贫困户家庭的劳动力情况,智力高低情况,海拔高低,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以户为单位每户制定了脱贫规划和实施方案。并与村支两委东奔西走,找项目、做规划,通过“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方式,积极引导村民利用山上林子的自然条件发展养殖业、林下药材种植,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到元坝村扶贫工作中,肖轶才是骑摩托车跑部门汇报工作的。在不通班车的情况下,他只能用摩托车代步驾行40多公里到元坝村,村委会条件简陋,没有自来水,没有厕所,居住十分不便,他一住就是一个月,没有人知道他一个月吃了2箱方便面、9斤面条,用坏了3双手套、摔坏2个摩托头盔……周围的村民多次诚心邀请他去家里吃饭,都惋言谢绝了。作为第一书记,驻村不扰民、帮忙不添乱是笫一书记应该遵循的准则,也是他们的工作纪律。当肖轶才从县交通局拿到林业局协调帮助解决的元坝村至谭家沟3公里村级公路硬化计划批复时,他很激动。元坝村几百人几代人盼望的通车水泥路终于落到实处。

          今天到元坝子小组代家坪马维国家喝着他自己蓄的天关水池的水,虽然口感不好,泥水味很重,但水杯洗了又洗,很卫生,他们把我当贵客招待,心里很甜。

           检查李春兴改造危房,帮李春福申请大病救助,为贫困户马孝良解决子女上学生活补助,给贫困党员庞世德老人协调过住房,给一级残疾人田发忠县城申请轮椅……

           第一书记的每天遇到的人和事,真实也充实。

          “老黄,你好,我们又来看你了。上次你申报的土坯房子改建的手续已经批下来了,很快你们就可以动工了。”

          “非常感谢肖书记,让你惦记着!”

           这是肖轶才在元坝村走访时和帮扶对象黄炳孝的一段对话。据了解,村民老党员黄炳孝60多岁,儿子和儿媳妇一直在外面打工,由于两个孙女留在家里读书,他又患了严重的“肾病综合症”,儿子和儿媳妇一年辛辛苦苦挣的一点工钱,给他治了病,现在还居住土坯房里。近年来身体时好时坏,老党员老黄不愿依靠政府,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善生活状况。在上一次的走访中,肖轶才发现老黄土坯房出现很多裂缝,让人很震惊,纯属土坯危房, 肖轶才立即与村干部会晤,按照精准识别要求,黄炳孝完全可以纳入贫困户系列,马上给黄炳孝申报了土坯房子改建手续,并及时递交了相关资料。

           元坝村,悄然发生着改变。

           精准扶贫,只有依托产业发展,穷困脱贫才有造血功能。为此,肖轶才与村支两委东奔西走,找项目、做规划,下一步打算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方式,发展珍稀苗木产业,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去年10月,挑起“第一书记”重担后,肖轶才带着灶具、被褥,开始了常态化驻村,每个月他都要在村里住上20天以上。包扶中,作为一名林业干部,肖轶才总是琢磨着发挥行业优势,在绿色生态上做“文章”。今年春季,他积极动员村民栽植天麻。刚开始一些村民和贫困户心有疑虑,不愿发展,他及时与天麻种植户毛永青为大家的做技术指导,并引领贫困户毛永青申报注册了林下种植永锐天麻合作社,吸纳入社贫困户5户。目前,永锐天麻合作社种植天麻5000窝,5名贫困户劳力在合作社从事培植和管护等工作。

           元坝村是2018年整村脱贫村,为了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肖轶才与其他驻村队员并肩作战,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放弃周末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放弃照顾父母尽孝的时间,“5+2”和“白加黑”成了扶贫攻坚工作的新常态。

           驻村包扶,串东家、走西家,翻山爬坡、风里来雨里去,很是辛苦;在最忙的时候,一个星期餐餐吃泡面,夜夜加班加点,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无法休息。今年四五月份,他经常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家人催促他去医院检查,他却抽不出时间,5月22日,由于精力和体力的严重透支,他突然晕倒在元坝村扶贫攻坚岗位上,队员们连夜将他送往镇巴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救诊,后经医院诊断为胰腺炎。在县医院住院治疗9天后,他自我感觉病情有所好转,就向医生提出,要求赶回包扶村,他的要求遭到了医生的严厉批评,医生要求他积极配合治疗,安心住院养病。经过住院治 疗,他的病情稍稳定,医生嘱咐他这种病要多休息,多调养。在他住院期间,虽人在医院,而心却一直牵挂着元坝村的工作。

           身体的“发动机”出了故障,搁在别人,也许早就辞掉了“第一书记”。然而,对于肖轶才,这些好像都“不是事”。如今的肖轶才,不是在驻村,就是奔忙在核桃园的山脚坡头。有人问肖轶才:“你老实扑下了身子、沉下了心,这么拼命是为了什么?”

          肖轶才认为,只要能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能为贫困户做点事,就是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罪,他也心甘情愿。

          “很多人都说,村上哪有那么多事情做。而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肖轶才说:“到了元坝村当了第一书记后才发现,村上有好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第一书记这条路不好走,但只要真正做到用双脚丈量土地,用心扎根基层,我有坚定的信心当好元坝村的第一书记。”

    现在的元坝村已在渔渡镇率先实现全村脱贫77户266人,全部脱贫占贫困户的78%。林下种养殖业和中药材、食用菌产业辐射带动了周边村庄,规模不断壮大。一年来,县林业局累计为元坝村投入现金扶持和项目资金扶持184余万元,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还引导形成了增收致富的产业。“合作社 (企业)+贫困户”的扶贫模式,不仅得到了贫困户的认可和接受,也被镇巴县作为典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供稿单位:陕西省镇巴县林业局)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