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贵州铜仁:“四个强化”整治脱贫攻坚中的怪象

    信息发布者:maosixin
    2017-12-10 09:45:30    来源:中国扶贫网   转载

    以前,说哪家穷,哪家就在村寨中抬不起头,感到羞愧;而在脱贫攻坚“啃硬骨头”这个时期,出现了少数群众争戴贫困帽、争当贫困户“等靠要”“懒赖推”现象,有能力的子女不承担赡养老人义务“推给政府”不文明行为等“怪象”。对此,铜仁市采取“四个强化”大力整治脱贫攻坚中“等靠要”“懒赖推”怪象,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勤劳致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激发农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精神和物质“双脱贫”,为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强化政策攻心,让“懒赖推”思想变过来。创新宣传方式,进行政策宣讲和正面引导,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从源头遏制“等靠要”“懒赖推”现象滋生蔓延。

           一是道德引领“扶志”。定期举办道德讲堂,通过宣讲党的政策、优秀传统文化、脱贫攻坚先进事例、孝老爱心先进人物故事,在群众中营造爱国敬业、勤劳致富、敬老孝老的浓厚氛围,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思想上脱贫。今年上半年,全市村级“道德讲堂”共宣讲7964场、印发惠民政策手册27.6万份。

           二是文化教育“扶智”。充分利用乡愁馆、农村广播、农村文化墙等宣传阵地,多形式、多角度宣传扶贫惠民政策、优秀传统文化、道德榜样、致富能人等,引导农村群众学法守法、学技能增本领,树立正确的脱贫观念和脱贫致富的信心,从思想上改变“等靠要”落后思想、抵制“懒赖推”不文明行为。截至目前,全市870余个文化广场、2590个农家书屋、上万个农村广播等文化设施发挥了文化教育扶贫的积极作用;全市将投入4.5亿元建设300个乡愁馆,形成强大的“扶智”正能量。

           三是宣传活动树正气。开展“三下乡”活动和组织农民文艺宣传队,把惠民政策、法律法规、脱贫致富案例等内容编成小品、相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利用节假日、农闲时间举办“欢乐院坝”活动,使群众观看节目的同时接受教育,进一步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意识和能力,让群众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脱贫。截至目前,全市培训宣传能人4000余人、成立文艺宣传队800余支,深入农村开展“三下乡”活动4500余场,建立2000余个“欢乐院坝”。

           强化典型引领,让“勤俭”之风塑起来。选树脱贫攻坚各类先进典型,通过开展树“标杆”、学“先进”,大力营造人人学习先进,人人争当先进的良好环境,凝聚脱贫正能量。

           一是文明创建领风尚。开展“致富能手”“脱贫之星”等文明创建评选活动,促使群众在参与过程中形成勤劳致富、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良好风尚。如石阡县猫寨村连续5年开展致富能人、脱贫之星等评选活动,形成了人人学技能、个个争当能人的良好氛围。

           二是勤劳致富拔“穷根”。开展脱贫致富先进评选活动,设立脱贫致富光荣榜并进行奖励,宣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脱贫典型,充分彰显榜样的力量,引导群众树立自强、自立、勤劳、节俭的价值观,养成勤劳光荣、懒惰耻辱的生活态度,让贫困群众有信心、有志气脱贫。如印江县新寨镇晋家村精准扶贫户晋成富,通过学习扶贫政策和养殖技术,今年养殖肉牛12头,年内就可稳定脱贫。

           三是选好干部立“标杆”。将心中有责、心中有民和有带动能力的优秀党员选为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其为民服务和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核心引领作用。如全国劳模、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党支部书记冷朝刚带领乡亲兴办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发展特色产业,短短几年时间把一个贫困村建成了小康村,2016年青杠坝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万元。

           强化法治扶贫,让“制度”笼子牢起来。坚持精准基本攻略,紧扣“两率一度”,依法依规推进脱贫攻坚,着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攻坚氛围,将农村歪风邪气压下去,让正义、正气在农村树起来。

           一是还权于民,贫困识别公平公正。按照“组内最穷、村级统筹、乡镇把关、县级核准”原则,坚持精准识别程序规范,贫困人口进入群众评议,审核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要得到群众公认,向乡村干部“我说了算”开刀,严惩乡村干部优亲厚友、暗箱操作、不按程序识别等影响公平公正的问题。按照《进一步做好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查漏补缺的实施方案》要求,2017年7月至8月,全市各地在开展查漏补缺工作中,严格按照贫困户识别程序,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确保了该进的“不漏一户一人”、不该进的“一人也不能进”。

           二是坚持正向激励与问责惩戒结合,确保“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出台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关怀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和干部执行力问责办法,将“一户一策”帮扶责任压紧压实,促使各级帮扶干部真蹲实驻、真心实意帮扶,做到帮扶措施群众认领、帮扶工作群众认可、帮扶成效群众认账。

           三是法制宣传,依法推进脱贫攻坚。把宣传贯彻《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婚姻法》与村规民约结合起来,教育引导群众勤劳致富,合法生产经营致富;要求群众不参与赌博,消除不劳而获的思想;对有能力而不尽赡养年迈父母义务的子女进行劝诫。如德江县对有能力而不赡养关爱老人的子女进行约谈、劝诫共1220余次,通过约谈、劝诫,全县1000余户家庭子女争当孝子、主动申请赡养父母,1200名老人主动提交申请自愿退出建档立卡贫困系统。

           四是高悬法律利器,对“懒赖推”行为进行依法治理。充分运用法治思维,严厉打击“两个争”(争当贫困户、争要扶贫政策)和“两个隐瞒”(隐瞒收入、隐瞒住房等)现象;合理利用社会、道德和法制力量,强化家庭赡养责任,对有能力而不履行赡养义务及为享受农村低保或扶贫政策分家立户、遗弃老人和无理缠访的,采取社会诚信制约、道义谴责、教育惩戒、依法治理、公德诉讼等措施,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脱贫攻坚氛围。如沿河县新景镇姚溪村冬秋园组陈庆海其子陈荣在网上发布虚假视频,赖着要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房,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经调查,陈庆海因属“四类人员”不能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应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沿河县公安局对陈荣做出行政拘留5天的处罚。

           强化产业扶贫,让“脱贫”门路广起来。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第一硬仗”,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切实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一是严格按照“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要求,确保产业扶贫全覆盖。各地坚持长短结合、大小并举打好产业扶贫“组合拳”,各区县在全市重点抓好的生态茶、中药材、生态养殖业、蔬果、食用菌、油茶六大产业中选择1至2个主导产业,因地制宜抓好“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确保每户贫困户产业覆盖达到3项以上、经营性收入达到40%以上,实现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今年上半年,全市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954个,覆盖贫困户8.8万户36.11万人。

           二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户全覆盖。积极推广“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经验,建立健全贫困户受益利益联结机制,完善投资入股、土地流转等相关程序和手续,带动贫困户土地流转有收益、入股有分红、务工有薪金,确保产业扶贫给每一户贫困户带来实实在在收入。如石阡县本庄镇水口村成立“乌江水口现代农旅专业合作社”,吸纳128户社员入股57.1万元,结合58万元扶持资金,养殖土蜂200余群,种植果园200余亩,年内就可带动贫困户52户165人,人均增收3216元。

           三是通过产业扶贫带动农村群众共同增收。采取“优势特色产业+”“林业生态+”“旅游+”“农村电商+”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带动农村群众与贫困户共同增收致富。如通过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全市建有农村电商服务站628个,培训贫困户4万余人次,实现农村就业8300余人,带动贫困户5257余户,为贫困户节约生活成本开支上3200万元,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达3.9万人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